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機關簡介 > 關於本所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沿革

沿革
壹、 地理歷史沿革
我們的家鄉─大里,原名叫做「大里杙」,由於位居交通要衝,因此開發得相當早,與當年的犁頭店、四張犁,﹝今臺中巿南屯、北屯﹞,同屬臺中盆地上開發得最早的區域。
  移民初至大里杙時,由於原住民仍有侵略習性,移民遂在「塗城」設置隘寮,並築構土牆以禦原住民攻擊,故「番仔寮」、「塗城」等舊有地名,皆與防番有關。當年的移民之中,以來自褔建漳州的人數最為眾多,其中又以林姓更為人多勢眾,最有名的當屬抗清義士「林爽文」,由於不滿清廷魚肉鄉民,故組織臺灣「天地會」,展開反清活動,可惜起義失敗,一代志士慷慨捐軀。而名聲響亮的「霧峰林家」,原為大里林家其中一支流,因林爽文事件,方舉家遷至霧峰,因此今日著名的「霧峰林家花園」,其根源就在咱大里。
  「大里」這兩個字,原是番社的譯音;「杙」的意思則是指「繫舟筏的小木椿」。當年大里溪水相當湍急,彰化縣鹿港及南投縣北投庄,都有竹筏從大肚溪進入大里溪,當時的大里溪河面寬約一公里,水閘碼頭就在大里國中附近,舟筏駛抵碼頭,必須繫在小木椿上才不會被溪水沖走,因此才會形成「大里杙」這個地名。當時由於許多漢人在此地利用往來船隻做買賣,漸漸形成小村落,古稱「渡船頭」,位置就在現在的「舊街仔」。
  直至民國初年,才把「杙」去掉,改稱「大里」。以往的臺灣,人云: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、四竹塹、五諸羅、六大里杙」,可見大里曾有過繁華風光的歲月,並留下許多先民珍貴的文化遺產,你我身為大里的子孫,應責無旁貸的負起保存發揚大里文化之重責大任,為大里的建設發展盡一份心力,以期再現繁華大里杙。
貳、 地理行政區域
【一】 大里區位於臺中市南端,臺中盆地之內,為「大屯區」四區之一。東接太平區,西連烏日區,南鄰霧峰區,北與南區緊鄰。
【二】 全區東西長8.15公里,南北最寬4.52公里,總面積28.8758平方公里,由於靠近臺中市區,發展深受市區的影響。


參、 氣候
本區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,且因面對臺中盆地之大肚溪出口之迎風坡,平均濕度較高,濕潤指數約在80左右,年雨量約在1,500-1800公厘之間,全年不缺水,雨水集中於夏季5月至9月間,冬季則較為乾旱。年平均溫度23.3℃左右,氣候宜人。
肆、 人口特性及結構分析
【一】 近年來興建許多住宅,由鄰近臺中市區,人口大量遷入,人口成長快速,使大多地區已呈市街發展。歷年成長幾乎在5%以上,成長率在5.0~6.3之間,平均成長率為5.37%,在本市屬「高度成長地區」。
【二】 年齡結構反應人口品質、社會經濟活力與未來人口發展之重要指標,轄內現有27里,依戶政事務所99年3月份之人口統計資料,總設籍戶數有60,805戶,756鄰,總人口196,609人(男97,682人;女98,727人),大里區每平方公里有居民6,664人,人口密度相當高。

  • 市府分類: 一般行政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4-01-05
  • 發布日期: 2023-09-07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大里區衛生所
  • 點閱次數: 1372